性格内向的人有多累?
今天无意中在微博看到这样一个话题:性格内向的人有多累?
到底有多累,想想因为内向而错过了职场晋升机会、丢失了友情、误解了爱情,悔恨与懊恼再次填满内心,凡此种种,只有内向的人才能明白。

在家里,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就是乖小孩。饿了不会大吵大闹;晚上想上厕所不愿打扰大人而忍着或者慢慢就晚上不喝水;从不主动伸手要零用钱;从不跟父母撒娇或者作出亲昵的动作;不主动跟父母谈天说地。

在交友时,处处替别人考虑,自愿做一个老好人;不愿主动去麻烦别人;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听着朋友的倾诉;不主动约朋友出来聚会或者聊天。
在感情中,总是克制自己的真情实感;交流过程中唯唯诺诺,谨小慎微,太怕疏忽遭到拒绝;该表达时却思前想后,话到嘴边却没有说出口,沉默是表达方式。

在职场上,习惯于听从上级工作指示与安排;发表意见时总是跟领导意见相同;该表现时大发特发表现谦虚精神,不积极争取机会;最怕与老板面对面或者相处。
这样的自己,在别人眼中又是什么样啦?
不懂得感恩父母,不真诚对待朋友,不珍惜身边的人;不展示自己的价值。
辣酱要凌驾于辣椒油:外向的人可以收敛,但内向的人真的很难活泼起来,特别是在许多人的面前发表言论或者表演,完全不行。所以,一直觉得内向真的不好,可是我改变不了这个性格
今夜尤未眠:性格内向的人,会做什么事情都考虑再三,然后放弃,就是什么都不想做,什么都做不成,那种无力感无人知晓,无人理解。有时候不是自己不想活泼,而是骨子里的自卑总是让自己容易多想,你知道的,想的越多,失去越多
壁纸研究室:比起跟别人在一起,我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,内向的人并不是不想沟通,而是更喜欢和自己相处,但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,也依然可以很开朗
我很讨厌自己的性格,却不得不与之继续为伴。那么为什么我会是这样的性格,而不是另外一种性格啦?
《内向者心理学》作者马蒂∙兰尼认为,每个人不同的生理结构决定着每个人的不同性格。我们都知道,所有人的基因差不多99.9%都是相同的,但就是那最后的0.1%不同,让组成每个人神经系统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差别,这可能是造成个体差异的原因。
这种化学成分就是神经递质,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多巴胺和乙酰胆碱。外向的人对多巴胺更敏感,内向的人对乙酰胆碱敏感多些,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。因为不同的生理结构,而将性格划分为决定的外向与内向,在现在看来有些不确切。人体结构的复杂性,注定没有绝对内向的人,也没有绝对外向的人。
现在更流行的学说是特质说。所谓特质,可以理解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点。比如,外向性就是一种特质,有的人外向性比较高,有的人内向性比较低,大部分人处于不太外向也不太内向的中间水平。特质学说将人的性格当成一把尺子,每个人都处在这把尺子的不同位置,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分布。
不论是哪种学说,不论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进展,我们依然在不断地尝试审视自己、认识自己、调整自己、接纳自己。这一路就这么走过来了。
面对父母,从原来的一个月一个电话,调整到现在的半个月一个电话,通话时间从5分钟延长到了15分钟,也学会向父母抱怨;对待朋友,从一味的倾听变成了互相交流,自己的不如意、不开心也愿意慢慢表达;对待感情,学会了脱掉伪装,将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;身处职场,发挥自己的特长,成为一个老板非常信任的人。
虽然不断在抱怨,却从未停止向前的脚步,为每一个不断突破自己、努力成为最好自己而奋斗的你点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