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白蒿和芦蒿的区别】芦蒿即将下市 八卦洲来不及收的芦蒿只能让其烂死
【金陵晚报报道】八卦洲因为芦蒿而闻名。4月12日,走在八卦洲的一些村子里,空气中弥漫着芦蒿的清香。这个时候,芦蒿已临近下市了,但这里的田里还有一垄垄的芦蒿在随风摇摆。附近的村民说,这些芦蒿很难再卖出好价,所以只能喷上农药让芦蒿烂掉(这样芦蒿可以烂得快一些),把地空出来赶时间种点玉米。还有蒿农感慨:现在种芦蒿就像赌博。

0.25元就把一斤芦蒿卖了
在通往七里村、长江村的小路上,停着不少村民自用的农机,一袋袋的芦蒿堆得老高。气温已达到28℃,村民们正忙着将芦蒿过秤,然后放进旁边的水塘里浸泡。站在水塘边的村民则将芦蒿摆放到货车上用冰块降温。

村民解释,这些芦蒿都是运到武汉、南昌等地的,最近天气太热,如果不给芦蒿洒点水保鲜,等运到目的地时就会发黄卖不出好价钱。七里村的周师傅说,这种小叶白蒿已经快下市了,越近末市就越不值钱,现在的收购价只有0.25元/斤左右。

62岁的周师傅,家在七里村的深处,门前3亩地种的全是芦蒿。除去卖掉和留种的部分,剩下的芦蒿地已经用农药喷过了,还未长成的芦蒿全部枯萎发黄,烂在了地里。周师傅说,这两年想靠种芦蒿挣钱越来越难,因为种的人多了。尤其是今年,碰上了暖冬气候,芦蒿的价格就更贱了。

他接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从种芦蒿到芦蒿收割光靠他和老伴是远远不够的,还得请人来帮忙。割蒿子,每小时4元的人工费;捋蒿子,每小时3元的人工费;最后将蒿子整理装进麻袋,每小时还要付费2.5元,加上额外的烟酒饭,再加上农药和化肥钱,一年下来根本挣不了几个钱。
“种芦蒿就像赌博”
“除非运气好,真的,种芦蒿就跟赌博差不多。”周师傅这样告诉记者,一般小贩是先从他们手里收购芦蒿运到市场上销售,回来后再根据市场芦蒿的价格算钱。
“芦蒿的价格不稳定,能不能挣钱全靠运气,跟赌博没什么区别。”老王家离周师傅家不远,她说:“年初一时,芦蒿的收购价一斤1.6元,可等到初三时价格就跌到了一斤0.85元。”
在长江村村口的一户人家,堂屋内堆好了已经摘好的精蒿。男主人说,这样的精蒿能卖到1元;本来几天前已经说好了价格,但现在小贩却没来收。估计是市价跌了,小贩想再压价。“地里还有一万多斤的芦蒿,现在看来是卖不出去了,到时还得割下来。”女主人说。
“除了芦蒿我们不知道该种什么。”老王望着地里发黄烂掉的芦蒿,有些茫然。昨天,记者从瑞金路菜场了解到,普通芦蒿在这里卖1.2元—1.3元一斤。
芦蒿深加工寻求突破
在八卦洲的服务区内,记者看到了经过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糙米蒿茶、普通蒿茶等,花样繁多。但售货员说,这些是八卦洲的特产,只在服务区内指定销售,其他地方还没得卖。一位从事芦蒿深加工产业的业内人士提到,相关部门应该在芦蒿产品的多元化、深加工方面做文章,将这些产品形成南京特色推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