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肉丸的配方和做法 客家肉丸的制作方法(图)
有人说,到客家山乡若不吃肉丸就等于没到过这里。
客家肉丸是一道特色美味。其传统加工方法独特而复杂,从选料到制作,都十分讲究。用来制作肉丸的瘦肉多选自猪的两条后腿和臀部,这里的瘦肉韧性足,弹性强,吃起来有嚼头。一般在生猪宰杀的半小时内取料,此时肉尚温,易于加工。

料取好后,先将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,放入大石臼,用黄檀木制成的木杵使劲捣。捣肉是个体力活,要有很强的臂力与耐力。待到将肉捣成肉茸,便加上一定比例的盐,再捣匀;然后配上调好水的薯粉,搅拌,搅匀。这虽然是捣肉的最后一道工序,可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。搅的时候往往需两个人,一个握住木杵的上端,一个握住下端左右来回快速搅拌。等搅成黏稠状时,便可捞起,用陶钵或脸盆盛好。

撮肉丸的时候,先在锅里盛好水(可以开始加热)。然后,一手抄起肉茸,手指用力,将肉茸从拇指与食指间挤出,挤成乒乓球大小的球形,用调羹摘下,放入锅中。随着水的不断升温,肉丸的香气不断弥漫出来,屋子里飘散着无限的温馨。待锅底的肉丸都飘浮到水面,肉丸便煮熟了。要是吃上一口,哇噻,包你满嘴留香啊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