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肌梗死定位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

2019-03-06 - 心肌梗死

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,心电图的变化随着心肌缺血、损伤、坏死的发展和恢复而呈现一定演变规律。根据心电图图形的演变过程和演变时间可分为超急性期、急性期、近期(亚急性期)和陈旧期。

1. 超急性期(亦称超急性损伤期)

心肌梗死定位

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数分钟后,首先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,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,以后迅速出现ST段呈斜型抬高,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。

由于急性损伤性阻滞,可见QRS振幅增高,并轻度增宽,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。这些表现仅持续数小时,临床上多因持续时间太短而不易记录到。此期若治疗及时而有效,有可能避免发展为心肌梗死或使已发生梗死的范围趋于缩小。

心肌梗死定位

2.急性期(充分发展期)

此期开始于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,可持续到数周,心电图呈现一个演变过程。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,抬高显著者可形成单向曲线,继而逐渐下降;心肌坏死导致面向坏死区导联的R波振幅降低或丢失,出现异常Q波或QS波;T波由直立开始倒置,并逐渐加深。坏死型的Q波、损伤型的ST段抬高和缺血型的T波倒置在此期内可同时并存。

心肌梗死定位

3.近期(亚急性期)

出现于梗死后数周至数月,此期以坏死及缺血图形为主要特征。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线,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,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。

4.陈旧期(愈合期)

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3-6个月之后或更久,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、低平,趋于恒定不变,残留下坏死型的Q波。理论上异常Q波将持续存在终生,但随着瘢痕组织的缩小和周围心肌的代偿性肥大,其范围在数年后有可能明显缩小。小范围梗死的图形改变有可能变得很不典型,异常Q波甚至消失。

心肌梗死定位

需要指出:近年来,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已发生很大变化,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实施有效治疗(溶栓、抗栓或介入性治疗等),已显著缩短整个病程,并可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,可不再呈现上述典型的演变过程。

相关阅读
侧壁心肌梗死侧壁心肌梗死 前侧壁心肌梗死

凡是各种能增加心肌耗氧量的体力或精神因素,都有可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生侧壁心肌梗死。那么侧壁心肌梗死的诱发原因有什么呢?1、过度地劳动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,尤其是负重登楼、过度的体育活动、持续紧张的劳累等,都可加重心脏的负担,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,而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已发生硬化、狭窄,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在短时间内缺血。

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 什么是陈旧性心肌梗死

nbsp;nbsp;陈旧性心肌梗死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一种症状。而且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肌梗塞的症状,但是有一部份人的心肌梗塞可能没有任何症状,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后,就会转变成陈旧性心肌梗死。陈旧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潜伏的症状,所以也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。nbsp;nbsp;nbsp。

心肌梗死分类心肌梗死分类 心肌梗死的分类和鉴别诊断

过去称为quot;非透壁性心肌梗死quot;或quot;心内膜下心肌梗死quot;.部分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,心电图可只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,STT改变可呈规律性演变,但不出现异常Q波,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指标明确诊断。近年研究发现:非Q波型梗死既可是非透壁性,亦可是透壁性。与典型的Q波型心肌梗死比较,此种不典型心肌梗死较多见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。

心肌梗死名词解释心肌梗死名词解释 关于心肌梗死 这“4点知识” 需了解

心肌梗死在病理上被定义为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。细胞死亡病理分类为凝固性坏死和(或)收缩带坏死。最常见的是胸骨后或心前区的疼痛,疼痛向左肩、左臂放射,伴大汗、恶心呕吐等。心机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,如果可以及时获得,最好是在与医疗提供者接触后90120分钟内。在N心机梗死后13天内进行,特别是如果认为是高风险的。

心肌梗死分级心肌梗死分级 心肌梗死的分类有哪些呢?

虽然心肌梗死都是关于心脏方面的疾病,但是具体说来,心肌梗死也是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别的,所以下面我们就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心肌梗死都有哪些类别,以及每种类别的心肌梗死都有怎样的症状表现。1、急性心肌梗死: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,最常见为心绞痛,其次是上腹疼痛、胸闷憋气等。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。

推荐阅读
心肌梗死并发症心肌梗死并发症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哪些
心肌梗死分期心肌梗死分期 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期症状
日本豆腐是什么做成的【日本豆腐是什么做成的】“日本豆腐”不是豆腐?
女生慢跑一个月的效果女生慢跑一个月的效果与变化
砷中毒朱令砷中毒朱令 什么是砷中毒?
吃玉米不消化怎么办吃玉米不消化怎么办?玉米吃多了会不消化怎么缓解
男方婚房布置男方婚房布置 婚房布置攻略